海洋所于仁成研究員做客水生所創新系列講座

于仁成研究員作報告
11月12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于仁成研究員應邀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為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我國近海有害藻華的演變與防控”的學術報告。該報告系水生所創新系列講座2025年第7期。
報告中,于仁成研究員系統介紹了海洋和淡水有害藻華的全球發生現狀及其主要驅動因子,全面梳理了我國近海有害藻華的發生過程、研究現狀和應對策略,并就長江口海域甲藻水華、秦皇島產毒藻華和山東半島冬季甲藻水華等典型有害藻華的發生機理和防控策略進行了詳細解析。
對長江口鄰近海域長期的研究結果表明,陸源營養輸入和東海黑潮近岸分支對甲藻藻華的發生具有關鍵調控作用,同時于仁成研究員指出,東海大規模甲藻水華優勢種及其危害效應仍然難以預測。
產毒甲藻水華的發生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具更大的危害,以秦皇島亞歷山大藻水華事件為例,于仁成研究員詳細闡述了產毒甲藻水華的產毒種類、發生機理,同時指出,對于有毒甲藻藻華仍缺乏高效、特異的檢測方法,難以支撐有毒赤潮防控的需求。此外,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極端天氣對甲藻水華的發生亦可能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最后,于仁成研究員強調了我國近海有害藻華演變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并指出了構建新一代有毒有害赤潮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重要性與難點。我所與會師生就相關感興趣的問題同于仁成研究員進行了熱烈討論。
于仁成,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為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首席、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中國海洋學會理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水環境分會主任委員、EASTHAB 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WESTPAC赤潮工作組成員。擔任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人大代表,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委員、青島市副主委。長期從事海洋環境科學和有害藻華研究,先后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0余項。國內率先開展赤潮藻毒素分析和研究工作,針對我國近海有害藻華的形成和演變機理及其生態效應進行了系統研究,揭示了黑潮分支在長江口鄰近海域甲藻赤潮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文章190余篇。
